秦淮晚眺

赤栏桥下暮潮空,远火疏舂晻霭中。
新月半天分落照,断云千里附归鸿。
严城鼓角秋声早,故国山川王气终。
莫讶时来一长望,越吟荆赋思无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在秦淮河边远眺的所见所感,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兴衰的深沉感慨。

开头两句写眼前实景:赤栏桥下的潮水退去,暮色中远处的灯火和稀疏的舂米声隐约可见。这里用"空"字暗示繁华过后的寂寥,远处的人间烟火更衬托出此刻的静谧。

中间四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展开联想:新月与落日余晖同时出现在天空,断云追随着南归的大雁。这些景象暗示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紧接着听到城头的鼓角声,感受到秋意渐浓,进而联想到故国山河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消散。这里"王气终"三字点明主旨,指王朝的气运已经终结。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情感:诗人说不要惊讶我此刻长久凝望,因为眼前景象让我像古人一样涌起无限忧思。这里用"越吟荆赋"的典故,借指像屈原那样充满家国情怀的悲叹。

全诗妙在将眼前景、耳边声与心中情自然融合,从暮色中的秦淮河联想到历史兴衰,既有画面感又含哲理。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新月、断云、归鸿等意象,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最后两句就像一声叹息,把个人感受升华为对历史规律的思考,余味悠长。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