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十六 浴头

众生垢重汩尘缘,岂自收心向觉源。
挈水拾薪时节至,三通鼓罢物皆鲜。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洗澡这件日常小事,比喻修行悟道的过程,语言生动有趣。

前两句说普通人被世俗杂念污染("垢重"),像掉进泥潭里打滚("汩尘缘"),很难主动收心追求觉悟("觉源"指佛性)。这里把心灵污垢比作身体污垢,把修行比作洗澡前的准备,非常形象。

后两句笔锋一转:当打水("挈水")捡柴("拾薪")的准备完成,就像修行机缘成熟,三通鼓响(可能是寺院洗澡的号令)后,所有东西都焕然一新。这里的"物皆鲜"既是说洗澡后身体干净,更暗示悟道后心灵澄明。

全诗妙在三点:
1. 把抽象的修行道理,用洗澡流程具象化
2. "拾薪""鼓响"等生活细节让说理不枯燥
3. 结尾"物皆鲜"双关语,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就像我们大扫除后神清气爽,诗人告诉我们:心灵洗澡同样需要准备(收心),时机到了(鼓响),自然能脱胎换骨。这种把高深佛理融入日常体验的写法,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