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春识庆上人于钱塘邓君善之索余同赋孝僧诗余请以二十字尽记其实既成善之喜而书之不知何人持去后二年上人访余江上复书以遗之
关河行欲尽,母子遂如初。
卓行先贤传,前缘释氏书。
悲欢知已极,赞咏欲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位孝僧的故事,同时也传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解析:
1. “襁褓已离乳”: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从小便失去了母亲的哺育,暗示了他早年的不幸遭遇。“离乳”即离开母亲的怀抱。这样的背景为后续描述孝僧的坚韧精神做了铺垫。
2. “干戈复异居”: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动乱,诗人又与亲友离散。“干戈”在古代常用来指代战争或冲突,“异居”则是分离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流离失所的痛苦体验。
3. “关河行欲尽”:这里指的是诗人经历了漫长的旅途,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关河”可以理解为关隘和河流,象征着旅途中的难关。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4. “母子遂如初”:尽管经历了种种困苦,诗人仍然保持着对母亲的孝心,如同最初一样。这句诗强调了孝道和坚持精神的重要性。
5. “卓行先贤传”:诗人的卓越行为和品行被传承下来,成为先贤事迹的一部分。“卓行”指卓越的行为,“先贤传”则是指传承下来的英雄事迹。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期望。
6. “前缘释氏书”:这里的“释氏书”可以理解为佛教经典或佛教的教义。诗人通过学习和领悟佛教思想来寻找人生的答案和精神的寄托。这句诗展示了诗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对智慧的追求。
7. “悲欢知已极”: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诗人深知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已经达到了极致。“悲欢”代表了人生的喜悦与痛苦,“知已极”则是已经深刻体验和理解了这些情感。
8. “赞咏欲何如”: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诗人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和友情的热爱和珍视。这句诗强调了诗歌的力量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孝道的坚持、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描述孝僧的故事,传达了人性的光辉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