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石感怀 其一

娇儿携手在征途,亲老还须竹杖扶。
共向山中逃海寇,却从石上拜麻姑。
难消浊世千回劫,谁写流民一幅图。
剩有旧情能迈古,短檠闲读未烧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年代中百姓逃难的画面,充满温情与无奈。

开头两句像一张老照片:年轻的父母牵着孩子赶路,年迈的祖父母拄着竹杖蹒跚跟随。逃难路上三代同行的细节,让人看到乱世中家庭的相互扶持。

中间四句道出逃难原因:为躲避海盗逃进深山,却在麻姑石前停下祭拜。麻姑是道教仙女,百姓在绝境中仍保持信仰,这种矛盾场景凸显了人民的苦难。"浊世千回劫"像循环播放的灾难片,而"流民图"的感叹,让人联想到战乱中无人记录的百姓血泪。

结尾笔锋一转:尽管世道艰难,诗人仍守着油灯读书。这盏灯既照亮书页,也象征着文化传承的微光。在焚书坑儒的威胁下保存书籍,暗示着知识分子的文化坚守。

全诗用逃难路上几个片段,把家庭温情、民间信仰、文人操守编织在一起。就像用手机拍下战火中的生活短视频:既有老人孩子相互搀扶的感人镜头,也有深山拜神的奇幻画面,最后定格在灯下读书的安静一瞬,在动荡中传递着人性的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