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口

淀尾水四围,树塞赵北口。
昼晦寒鸱鸣,湫乾扑朔走。
烟花忽破碎,略彴跨断阜。
哀湍自崩奔,北注迎马首。
突兀两峰交,中凹如杵臼。
太白枕其巅,滹沱缠其右。
朔碛叶蚤脱,丛樾复何有。
燕南风日柔,浓绿摇高柳。
凉燠判百里,菀枯感林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赵北口一带荒凉萧瑟的秋日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对比,传递出深沉的感慨。

开篇用"淀尾水四围"勾勒出湖泊环绕的地理环境,"树塞"二字暗示这里草木丛生、人迹罕至。接着用"寒鸱鸣"(猫头鹰凄厉的叫声)和"扑朔走"(野兔惊慌逃窜)两个动态描写,营造出阴森荒芜的氛围。

中间部分笔锋一转,"烟花忽破碎"突然打破沉寂,带出残破的木桥和奔涌的急流。用"两峰交"像捣药的臼杵这个新奇比喻,将险峻山势具象化。提到太白山和滹沱河,既点明地理位置,又赋予画面壮阔感。

最后通过强烈对比凸显主题:北方"朔碛"(荒漠)树叶凋零,而百里外的"燕南"却绿柳成荫。这种"凉燠判百里"(冷暖相差百里)的鲜明对照,暗含对自然造化与人生际遇的思考。"菀枯感林薮"(茂盛与枯萎的感慨)道出诗人见草木荣枯而生的怅惘。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阴郁的湖泊推近到逃窜的野兔,拉远到险峻的山峰,最后用南北对比的大全景收尾。不用一个"愁"字,却通过荒芜的景物传递出深沉的人生况味,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