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冷泉亭赠巨公

经年不入山,山月喜幽诣。
遂随芒履行,出没峰岭际。
清光倒泉心,琐碎见松桂。
一轮澄孤圆,倚阑胜仰睇。
夜深春气和,微风扇明霁。
龙宫疏钟断,涧响续迢递。
林僧爱迎客,茶瓯暗芳细。
何处杂花开,石路杖频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久别山林后,在一个春夜重访山寺的宁静体验。

开篇说诗人多年没进山了,今晚的月亮似乎特别欢迎他的到来。他穿着草鞋,跟着月光在群峰间穿行。月光倒映在泉水里,照得松树桂树的影子斑斑驳驳。抬头看,一轮明月澄澈圆满,靠在栏杆欣赏比仰头看更惬意。

夜深时春风和煦,微风轻拂让夜色更清明。远处寺庙的钟声时断时续,山涧的流水声远远传来。林中的僧人热情好客,端来的茶散发着幽香。路上不知名的野花随处开放,诗人拄着拐杖在石径上走走停停。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营造出空灵意境:月光、山泉、钟声、茶香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一个远离尘嚣的禅意世界。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视觉的月光、听觉的钟声、嗅觉的茶香),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春风沉醉的山林夜晚,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之美。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