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大冶盦之闽

过江名士溯典午,风流潇洒多人豪。
千祀灵源富钟毓,品地直与龙门高。
英英冶公掞才藻,词坛高踞追风骚。
春草芊绵茁斑管,馀霞绮丽挥灵毫。
拱载联吟得神契,单词角胜倾其曹。
百尺元龙有豪气,与君艺苑俱翔翱。
海天明月梦相忆,欲招枚马襄苏皋。
万里乘风恢壮志,划然长啸淩洪涛。
诗骨嶙峋健秋隼,沧波汹涌驱神鳌。
一粟乾坤恣玄览,町畦未脱如圈牢。
遐陬灵气供嘘吸,钝根不悟徒餔糟。
武夷仙人翩然下,幔亭一曲弹云璈。
海若天吴纷左右,扶桑在指心忉忉。
屐齿更逾灵连远,吟情适与宣城遭。
秋兰垂露作纫佩,井菊薄饮当醇醪。
屋梁月落照颜色,未寄相思心郁陶。
芙蓉江上卬须者,长笛声中首自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送别友人谢大冶盦前往福建时所作,充满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赞美友人才华(开头到“与君艺苑俱翔翱”)
诗人将谢大冶比作历史上的名士(“典午”指晋朝,暗喻风流人物),说他文采飞扬(“掞才藻”),在诗坛独树一帜(“追风骚”)。他的文章像春草一样生机勃勃(“春草芊绵”),又像晚霞一样绚丽(“馀霞绮丽”),在诗社中总能技压群雄(“单词角胜倾其曹”)。诗人还以“百尺元龙”的典故(三国陈登的豪气)形容友人,表示愿与他一起在文坛翱翔。

2. 离别时的豪情与牵挂(“海天明月”到“扶桑在指心忉忉”)
虽然相隔万里,但诗人想象友人会像乘风破浪的勇士一样(“万里乘风”),在汹涌的海涛中长啸高歌。他夸赞友人的诗风如秋鹰般刚健(“诗骨嶙峋”),气魄能驱使神龟(“驱神鳌”)。但同时也流露出担忧:福建虽是灵气之地(“遐陬灵气”),但怕友人因环境陌生而感到束缚(“町畦未脱如圈牢”)。最后用神话典故(武夷仙人、海神天吴)渲染福建的神秘,表达对友人前路的关切。

3. 离别后的思念(“屐齿更逾灵连远”到结尾)
诗人说,即使友人走得比谢灵运(爱游山玩水的南朝诗人)还远,他的诗情也会像谢朓(南朝诗人)一样高妙。他建议友人以秋兰为佩、菊花代酒(象征高洁),而自己会在月夜思念对方(“屋梁月落照颜色”)。最后以“芙蓉江上长笛声”的画面收尾,仿佛看到友人独立江边吹笛,自己只能挠头叹息,将相思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精髓:
- 文采与豪情并重:既夸朋友才华,又赞他志向远大,像侠客般闯荡天下。
- 虚实结合:现实中的离别与神话想象交织,比如把福建之旅写成仙山探险。
- 情感真挚:没有哭哭啼啼,而是用“秋兰”“海涛”“长笛”等意象,把惜别和祝福藏在壮阔的画面里。

现代比喻:
就像今天有人写诗送好友去远方打拼,说:“你有网红作家的文笔,又有创业者的胆识!虽然担心你水土不服,但相信你能混成大佬。等你站在海边开直播时,别忘了给我连麦,我在这儿熬夜给你点赞!”——古典语境,但情感内核很接地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