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忆秦娥·秋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秋夜,通过虫鸣、流萤、梧桐、月光等意象,传递出深深的孤寂与哀愁。
上片写近景:秋虫的鸣叫像在低声抽泣,萤火虫的光点忽明忽暗地飞动,始终飞不出这片黑暗。微风吹过碧绿的梧桐,整个夜晚都弥漫着凄冷的气息。这里用"咽"形容虫鸣,用"不迭"表现萤火虫的徒劳,暗示着某种无法挣脱的困境。
下片转为远景:夜空中没有云彩,却听不到大雁的叫声(暗示连传递思念的鸿雁都消失了)。诗人忍不住质问:老天爷谁能修好残缺的月亮?这个奇特的"修月亮"的想象,引出了嫦娥的悲剧——她正是因为无法承受月亮的阴晴圆缺,才被困在月宫。这里用神话暗喻人间的遗憾,月亮缺了可以修补,但人生的缺憾却永远无法弥补。
全词最动人的是双重孤独:自然界的秋夜是孤独的(虫、萤、梧桐、月亮),神话里的嫦娥也是孤独的,而站在天地间的诗人,把这两种孤独都看在了眼里。特别是最后对"圆缺"的感慨,既写月亮,也写人生,让整首词的意境突然开阔,从写景变成了对命运的思考。
吴绡
江南长洲人,字素公,又字冰仙,号片霞。许瑶妻。工设色花卉,画兰竹有生趣。兼善琴,工小楷。能诗,尝与吴伟业相唱和。有《啸雪庵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