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今对比的意境,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历史感慨。
前两句写现在的景象:古老的寺庙里,稀疏的钟声从烟雾中传来,当年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豪华宫殿(馆娃宫)如今只剩野草茂盛。这里用"隔断烟"表现出时间的距离感,用"草芊芊"(野草茂密)暗示繁华已成废墟。
后两句突然转折:看似无情的自然景物中,唯有松树间的月亮最多情——它依然和千年前一样圆润明亮。这里用月亮的"不变"反衬人世的"巨变",月亮成为连接古今的唯一见证者。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钟声-野草"写沧桑巨变,用"月亮"写永恒不变,形成强烈对比
2. "多情"二字把月亮拟人化,明明是自然现象,却显得比人类更长情
3. "当时"二字轻轻一点,就把读者的思绪拉回到千年前的吴越故事
这种写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会到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淡淡感伤,就像看到老照片时那种"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怅惘。
赵汝淳
赵汝淳,字子野,号静斋,昆山(今属江苏)人。太宗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二)。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明嘉靖《昆山县志》卷六)。历知清江县(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五),通判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五○)。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