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春天种下的杏树经过夏天后长势不一,有的茂盛有的枯萎,于是决定在十月补种新苗的故事。诗人用生活化的场景传递出生命更替的哲理。
前两句像在唠家常:春天种了百来棵杏树,没想到夏天过后长得参差不齐。这里"不解匀"用得特别生动,就像我们种花时抱怨"怎么有的长得好有的蔫儿了"。
后两句画面感十足:你看那补种的小树苗啊,枝头的红刺都勾住了头巾。"荼糜红刺"这个细节特别妙,既写出新苗带刺的鲜活姿态,又暗含"带刺的美丽需要小心呵护"的生活智慧。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对生命不放弃的温柔坚持。就像我们养花,死了一棵就再补一棵,这种朴素的执着里,藏着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诗人把种树这件小事写得这么有滋味,正是告诉我们:生活里的诗意,往往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坚持中。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