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井

精蓝负东岑,奇石护山麓。
嵁岩如车轮,一镜方黛蓄。
沉沉不动容,澹瀩立山木。
日射翠气浮,游鳞翻寸玉。
泉边群石润,净映僧房绿。
庐阜势相高,鱼龙争起伏。
奇章昔好此,忽弃不见录。
青丛晚花明,涧草幽气馥。
树深春去远,景至夏方燠。
此地风长清,萧萧似秋肃。
南来眇万里,云峤几经目。
安知绝世境,在此近山腹。
超遥轻前游,慷慨谢双足。
向非来远客,所见信局趣。
宁非造物意,设此慰羁束。
人世足埃氛,山林有高躅。
何当襆被来,共此岩下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奇美的山间石井景观,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

开篇用"精蓝负东岑"勾勒出寺庙背靠青山的画面,石头像车轮般环绕山脚,一汪井水如墨镜般沉淀其中。这里用"黛蓄"形容井水深幽,像积蓄的墨色,营造出静谧氛围。

中间部分通过多感官描写让景色活起来:阳光穿透翠色雾气,鱼鳞闪烁如碎玉;湿润的石头映着僧房的绿意,山势如鱼龙起伏。诗人特意提到唐代宰相牛僧孺(奇章)曾钟爱此地却未记录,暗示这处秘境被世人忽略。

"树深春去远"等句点明时值初夏,但山间清风带着秋意,形成时空交错的奇妙感受。诗人感慨自己远行万里,没想到绝世美景竟藏在山腰处,若没有长途跋涉,所见风景就会显得局限。

最后诗人产生隐居之念:尘世充满喧嚣,而这里有高人足迹。他幻想打包行李来岩下同住,表达了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全诗将石井景观与人生感悟结合,在写景中寄托了超脱尘俗的理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