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阳别墅放歌
山南为阳山北阴,水南为阴水北阳。
阴阳错综无定位,南北对峙有定方。
淮阴亦有韩,汉阳亦有张。
首阳亦有夷,山阴亦有王,彼皆幸生文字邦。
地灵人杰相膻芗,滦阳别墅开书堂。
此山此水岂非有自禅通循蜚之鸿荒,惜无人而过问,然未失其真常。
是时秋风八月含微凉,寒潭潦水澄滦江。
扁舟径渡少留憩,庭前松树蟠龙苍。
山自崇崇,水自汤汤。
即此今昔,谁曰沧桑。
痴哉岘山之碑,令人徒笑叔子羊。
阴阳错综无定位,南北对峙有定方。
淮阴亦有韩,汉阳亦有张。
首阳亦有夷,山阴亦有王,彼皆幸生文字邦。
地灵人杰相膻芗,滦阳别墅开书堂。
此山此水岂非有自禅通循蜚之鸿荒,惜无人而过问,然未失其真常。
是时秋风八月含微凉,寒潭潦水澄滦江。
扁舟径渡少留憩,庭前松树蟠龙苍。
山自崇崇,水自汤汤。
即此今昔,谁曰沧桑。
痴哉岘山之碑,令人徒笑叔子羊。
现代解析
这首《滦阳别墅放歌》是一首充满哲理又带着洒脱气质的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阴阳辩证的智慧
诗人开篇就用"山南水北"的常识打破常规认知——自然界的阴阳属性其实是相对的(比如山南是阳,但水南却是阴)。这种矛盾恰恰说明世间万物没有绝对标准,就像历史名人(韩信、张良等)的出生地虽然不同,但都成就了伟业。诗人用这种辩证思维告诉我们:事物的价值不在于固定标签,而在于内在本质。
2. 超越时间的永恒感
诗中滦阳别墅的山水被赋予穿越时空的力量,从上古神话时代("禅通循蜚之鸿荒")到当下始终如一。秋风寒潭、龙形松树的描写营造出静谧永恒的画面,与"岘山碑"(象征人为追求不朽)形成对比——真正的永恒是山水自然的本真状态,不需要人类刻意铭记。
3. 洒脱的人生观
最后诗人用"痴哉"嘲讽为立碑求名的行为,就像笑话"叔子(羊祜)堕泪碑"的典故。这种调侃背后是看透沧桑变化的豁达:与其执着于虚名,不如像山水般保持本真,像松树般自在生长。诗中"扁舟径渡"的随意感,正是这种超然态度的生动体现。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丹青,用山水松舟的意象,传递出"顺应自然、守住本心"的处世哲学,读来既有思辨深度,又有清风明月般的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