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居庵次钱学士韵

乘间同谒梵王居,满眼风光画不如。
四面好山凌碧落,一窗修竹称清虚。
苏公丘壑情偏放,范老江湖心暂舒。
和罢阳春人尽醉,不知身世在堪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结伴游览云居庵的闲适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美。

前四句写景:诗人与友人抽空同游佛寺,眼前风光比画作更美——四周青山直插云霄,窗外翠竹营造出清幽氛围。"碧落"(蓝天)、"清虚"(清净)等词烘托出超脱尘世的禅意。

中间两句用典:提到苏轼(苏公)寄情山水、范仲淹(范老)暂忘忧国的典故,暗示此刻大家像古人一样放下世俗牵挂,在山水间获得心灵放松。

结尾两句抒情:众人和诗饮酒至酣醉,完全沉浸在当下美好中,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阳春"既指高雅诗作,也暗喻春日美景,"堪舆"(天地)一词强化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全诗通过"同游-观景-抒怀-忘我"的递进结构,传递出文人雅集时超然物外的精神享受。诗中自然景观与人文典故自然融合,既有"四面好山"的视觉冲击,又有"范老江湖"的情感共鸣,最后升华为"不知身世"的哲学感悟,层次丰富而不晦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