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寄程明远

朴学常忧力不胜,朋来共感岁年侵。
尘编屡掩成三叹,古调初传每独吟。
雁过林中无落影,鹤鸣天际有遗音。
河原万折通银汉,不废仙槎自在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学术追求和人生境遇中的复杂心境,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首联"朴学常忧力不胜,朋来共感岁年侵"讲的是:作者钻研朴实的学问时,常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就像现代人担心自己专业水平不足),而朋友们来访时,大家都会感叹岁月流逝(类似老同学聚会时的感慨)。

颔联"尘编屡掩成三叹,古调初传每独吟"描写具体场景:作者多次合上积灰的书本叹息(像我们读不懂专业书时的烦躁),偶尔发现古代曲调时又忍不住独自吟唱(就像发现一首冷门好歌时的欣喜)。

颈联"雁过林中无落影,鹤鸣天际有遗音"用两个自然意象作对比:大雁飞过树林不留痕迹(比喻某些努力看似白费),但仙鹤的鸣叫却在天际回荡(暗示真正的学问会有长远影响)。

尾联"河原万折通银汉,不废仙槎自在寻"是全诗升华:就像河流千回百转终将通向银河(比喻治学之路曲折但目标高远),不妨碍我们像乘坐仙船般自在探索(鼓励保持轻松心态追求理想)。

全诗妙在把沉重的学术压力(朴学、尘编)与轻盈的精神追求(古调、仙槎)巧妙结合,用雁鹤、河汉等自然意象化解了说教感。最后两句尤其精彩,既承认现实困难(万折),又给出诗意解决方案(仙槎),对现代人平衡理想与现实仍有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