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村咏鲁仲连

漫说帝秦片时事,独怜排难一生心。
空惊玉貌围城里,东海茫茫何处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鲁仲连的故事,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追寻。

前两句"漫说帝秦片时事,独怜排难一生心"是说:不要只谈论鲁仲连当年拒绝秦王封赏的短暂故事,更要看到他一生都在为他人排忧解难的赤诚之心。这里强调的不是一时的英雄壮举,而是贯穿一生的精神品质。

后两句"空惊玉貌围城里,东海茫茫何处寻"则用画面感很强的语言,描绘了鲁仲连在危城中从容不迫的形象("玉貌"形容他高洁的气质),以及他最终神秘隐退的结局。最后一句用茫茫东海象征理想境界的难以追寻,给人无限遐想。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写历史人物的事迹,更写出了超越时代的精神追求。诗人通过鲁仲连的故事,其实是在表达对"不计名利、济世救人"这种人格境界的向往。最后那个"何处寻"的追问,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是对当下现实的反思。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