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奇特险峻的岩石,展现出一种孤傲不屈的精神气质。
前两句写景:一块造型奇特的岩石悬在半空,岩石缝隙中溅出碧绿的流水。这里从来没有人能攀登游玩,暗示环境的险峻与隔绝。用"怪石""溅碧流"的动感描写,让静止的岩石显得生机勃勃。
后两句抒情:不要嫌弃这岩石站立的位置孤独危险,它就是要用这种姿态,与对面富庶的东山形成鲜明对比。"作对头"三个字很妙,既指地理位置相对而立,更暗含一种不肯随波逐流的倔强态度。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石头人格化。这块孤悬的怪石,就像生活中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处境艰难却不随大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主流价值"唱反调"。诗人表面写石,实则赞美这种不妥协的精神,鼓励人们不要害怕与众不同。
释妙伦
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即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