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
君王取天下,有人将甲兵。
君王得天下,有人相升平。
我欲介其间,区区安取成。
莫若归养高,高卧嵓之扃。
直使万乘意,慕仰非鸿冥。
身虽隐渔钓,心岂忘朝延。
常虑天下定,君王志骄盈。
群臣习见闻,力谏不尔聪。
不有不臣者,不足回其清。
商山四老人,用是定西京。
潜希绝世躅,万一助皇明。
年当建武日,上下咸清宁。
所怀忆不陈,终焉为客星。
如何逸民傅,乃有狂奴名。
君王得天下,有人相升平。
我欲介其间,区区安取成。
莫若归养高,高卧嵓之扃。
直使万乘意,慕仰非鸿冥。
身虽隐渔钓,心岂忘朝延。
常虑天下定,君王志骄盈。
群臣习见闻,力谏不尔聪。
不有不臣者,不足回其清。
商山四老人,用是定西京。
潜希绝世躅,万一助皇明。
年当建武日,上下咸清宁。
所怀忆不陈,终焉为客星。
如何逸民傅,乃有狂奴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聪明人面对权力时的选择,以及他如何用独特的方式影响国家。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权力游戏的旁观者
开头说皇帝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靠文臣,但"我"不想掺和这种常规套路。就像现在职场中,有人选择不站队、不争功,保持独立姿态。
2. 隐居不是逃避
诗人选择隐居山林("高卧嵓之扃"),但不是真的躺平。他像钓鱼时也戴着耳机听新闻的现代人,表面悠闲,实际密切关注朝廷动向。皇帝反而更惦记这样的隐士("慕仰非鸿冥")。
3. 深谋远虑的担忧
诗人最怕国家安定后,领导骄傲自满(像某些企业上市后CEO开始飘了),而下属不敢说真话。这里点出历史上常见的"成功陷阱"——胜利往往埋下失败的种子。
4. 历史智慧的应用
他举了"商山四皓"的例子:这四位隐士在刘邦想废太子时出山支持刘盈,间接稳定了汉朝。诗人想效仿这种"隐居者救场"的剧本,像现代社会用智库专家来纠正政策偏差。
5. 矛盾的身份认同
最后透露无奈:本想当个低调的顾问(像现在的咨询顾问),结果被记入史册时成了"狂奴"——就像今天想认真提建议却被当成刺头的专家。
全诗精髓在于展现一种高级的处世智慧:
- 不直接争权,但保持影响力
- 用距离感维持话语权
- 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这种"隐形参与"的智慧,对现代人在职场、社会中处理复杂关系很有启发。诗人用钓鱼比喻说明:真正的高手,鱼线看似放松,实则时刻掌控着局面。
吴可几
湖州安吉人。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仕至太常少卿。博学好古,与弟吴知几时称“二吴”,共著《千姓编》。父死,兄弟结庐守墓达三年,忽有泉平地出,因称“孝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