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吴山
吴山山高高入空,悬崖削壁青芙蓉。
登高今日逢重九,结伴同游山上峰。
峰前山下人如蚁,走马乘舆并肩倚。
日暮行人尚未稀,画船箫鼓中流起。
箫鼓声悠湖上游,湖光山色总宜秋。
行歌杂沓游人散,明月满山烟雾收。
登高今日逢重九,结伴同游山上峰。
峰前山下人如蚁,走马乘舆并肩倚。
日暮行人尚未稀,画船箫鼓中流起。
箫鼓声悠湖上游,湖光山色总宜秋。
行歌杂沓游人散,明月满山烟雾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吴山的热闹景象,充满节日氛围和自然之美。
开头用"山高高入空"的夸张手法,突出吴山陡峭高耸的特点,把山比作"青芙蓉"(青色莲花),既写出山色又赋予美感。重阳节这天,诗人与朋友结伴登山,看到山路上游人如蚂蚁般密集,有人骑马有人坐轿,热闹非凡。
傍晚时分游人依然很多,湖中画船上的音乐声飘荡,音乐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点明"宜秋"——秋天是最适合欣赏这景色的季节。最后写游人散去时歌声杂乱,明月升起、烟雾消散,以宁静的夜景收尾,与白天的喧闹形成对比。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山水画卷:从白天到夜晚,从山脚到湖面,从喧嚣到宁静,既展现了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又捕捉了杭州西湖秋日的独特韵味。诗人用"人如蚁"这样的比喻,让现代读者也能直观感受到当时游人如织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