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中感兴
秋风萧瑟吹清商,寒蝉收声独鸟翔。
天低旷野莽苍苍,黄尘眯目露沾裳。
之子去兮远干将,载驰载驱道阻长。
瞻望弗及聊相羊,羁旅无俦中自伤。
归来沽酒酌空房,孤灯隐幔暧无光。
追思夙昔共衾床,欢娱绸缪夜未央。
胡为弃我天一方,心赏相违泪成行。
兰桡桂枻文荔樯,乘飙汎汎水云乡。
君若九春我秋霜,安得奋飞集君旁。
开笥赠君双琮璜,约如丹青世毋忘。
天低旷野莽苍苍,黄尘眯目露沾裳。
之子去兮远干将,载驰载驱道阻长。
瞻望弗及聊相羊,羁旅无俦中自伤。
归来沽酒酌空房,孤灯隐幔暧无光。
追思夙昔共衾床,欢娱绸缪夜未央。
胡为弃我天一方,心赏相违泪成行。
兰桡桂枻文荔樯,乘飙汎汎水云乡。
君若九春我秋霜,安得奋飞集君旁。
开笥赠君双琮璜,约如丹青世毋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秋日里的思念与感伤,情感真挚动人,像一首忧伤的抒情歌谣。
开篇用秋风、寒蝉、旷野等意象营造出萧瑟氛围,就像电影开场的长镜头:枯黄的天地间,风沙迷眼,露水打湿衣裳,一只孤鸟飞过,连蝉都不再鸣叫。这场景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中间部分像一封寄不出的信。诗人望着远方,想象着分离的友人正在艰难跋涉。回到空荡荡的屋里,对着昏暗的孤灯喝酒,想起过去同榻夜话的温暖时光,不禁泪如雨下。这里用"共衾床"、"夜未央"等生活化细节,让思念变得具体可感。
最后一段情感升华成浪漫的想象:诗人幻想乘着香木小船,穿越云雾去寻找友人。用"九春"与"秋霜"的对比,突出彼此境遇的差异。最后送上玉佩作为信物,希望友情像画作一样永不褪色,这个比喻既朴素又深情。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既有秋风黄沙的大全景,也有孤灯泪眼的特写,最后用玉佩定格成永恒纪念。诗人把"思念"这种抽象情感,转化成了我们能看见的秋景、能触摸的玉佩、能体会的孤独,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