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画家闵师给诗人画肖像时的有趣场景,诗人用幽默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的"野人"形象。
前两句说"我这个山里人,麻烦老师给我画像",直接点明自己是个隐居山林的粗人。接着用"北山终日悬"形容自己像座光秃秃的荒山一样粗犷,"风调一何野"自嘲气质太狂野不羁。
后面四句像连环画一样生动:先是突然来了个和尚要行礼,还没行完礼呢;树上又冒出一只猴子,正偷看却吓得不敢下来。这两个意外插曲,既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随性,又暗指自己这幅"野相"把和尚和猴子都惊到了。
全诗妙在把画像过程写成了一场山间喜剧。诗人不直接说画得如何,而是通过和尚的仓促、猴子的惊吓,侧面反映自己这幅肖像肯定画得特别原生态、特别有"山野之气"。这种自黑式的幽默,让读者既能想象诗人的不修边幅,又能感受到他享受隐居的洒脱心境。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