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一位名叫陈公的官员的悼念之作。全诗通过对比和赞美,刻画了一位正直敢言、尽职尽责的官员形象。
首联"给谏皆言责,论思本从臣"是说作为谏官,进言劝谏本是职责所在。但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说"独公真举职,临事肯谋身"——只有陈公真正履行了这个职责,遇到事情时愿意挺身而出,甚至不顾个人安危。
第三联"再起名尤重,全归迹已陈"写陈公虽然曾被重新起用,名声更加显赫,但如今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这里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空嗟古遗直,无复见斯人"是诗人深深的叹息:我们只能空自感叹古代那些正直的典范,再也见不到像陈公这样的人了。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正直官员的敬仰和对其逝去的惋惜。最打动人的是诗人通过"独公"这个对比,突出了陈公与众不同的品格,让读者感受到在官场中保持正直品格的难能可贵。
汪应辰
(1118—1176)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桧,出通判建州、袁州、静江府、广州,流落岭峤者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遇事敢谏。以敷文殿直学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声。入为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所撰制诰温雅典实。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复连贬官秩,遂辞官家居。卒谥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从吕本中、胡安国、张栻、吕祖谦游,学问博综,精通义理。有《文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