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山读书岩二首为庠友梁柱赋 其一

羊城僻地筑幽居,幸得壶山仅亩馀。
苔径不嫌车马迹,芸窗常对圣贤书。
吾伊声歇犹思索,灯火光残尚卷舒。
经济学成当大用,问君出处意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在羊城(广州)僻静角落的隐居生活,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志向。

前两句写居住环境:诗人在广州一个幽静的地方建了住所,庆幸拥有壶山旁一小块地。"亩馀"(一亩多地)说明地方不大,但"壶山"这个地名暗示这里像神仙居所般清幽。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读书日常:长满青苔的小路少有车马打扰,书房的窗户正对着圣贤典籍。读书声停下来时仍在思考,油灯将尽时还在翻阅书卷。这里用"芸窗"(书房的雅称)、"吾伊"(读书声)等意象,把刻苦攻读的画面写得很有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点明志向:学成经世济民的本领后应当为国效力,询问朋友对出仕(做官)还是隐居的看法。这里的"经济学"不是现代概念,而是指治理国家的学问,"出处"即进退仕途的选择。

全诗通过简朴的居住环境与勤奋的读书场景形成对比,突出"陋室不陋"的精神境界。最后两句把个人读书与家国责任联系起来,体现了传统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能让现代人感受到古代读书人将个人修养与社会担当相结合的人生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