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深山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第一句"佳君住处在深山"直接点明朋友住在幽静的深山里,用"佳君"这个称呼显得亲切又带着敬意。
第二句"高卧林扉日日闲"生动展现了朋友的生活状态——每天在树林环绕的居所高枕而卧,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日日闲"三个字特别传神,让人感受到那种不受世俗打扰的惬意。
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你",而是巧妙地借问松树间的白鹤:"你们什么时候能替我去人间走一趟呢?"这里用"双白鹤"作为信使,既符合深山的环境特点,又让整首诗一下子活泼起来。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令人向往的山居图景
2. 通过问鹤这个俏皮的举动,含蓄地表达思念
3. 在平淡中见真情,没有夸张的修辞却余韵悠长
就像我们现代人可能会说"帮我问问你家门口的麻雀,什么时候来城里玩",古人用白鹤传话,既风雅又有趣。这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