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孤独的梅花,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清冷而隽永的意境。
前两句"空明碧瀁粉离离,寒鹊寻香远不迷"写景:在清澈明亮的水边(碧瀁指水波),粉白的梅花开得疏落有致(离离形容花枝疏朗)。一只耐寒的喜鹊远远地循着梅香飞来,丝毫没有迷路——这里用喜鹊的执着,侧面烘托梅香的清幽持久。
后两句"野渡问津人共指,重来犹记折残枝"转入人事:在荒野渡口,人们互相指点着这株梅树的位置。当诗人重游旧地时,还记得当年折梅留下的残枝——这个细节既暗示梅花年复一年绽放的顽强,也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
全诗妙在将"孤梅"的物象与人的情感自然交融:梅花的孤高清绝(通过空旷环境、疏落花枝体现)、幽香远播(通过喜鹊寻香体现)、年复一年的坚守(通过残枝记忆体现),都成为诗人寄托情怀的载体。最打动人的是那份"重来犹记"的怀念,让孤梅不仅是眼前景,更成为承载往事的时光印记。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