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特称臣内属遣使诣阙诗以纪事

挞伐原因讨逆𤞑,仰流讵意远人徕。
旧传勃律两王㨿⑴,即见坚昆一面摧⑵。
厚往薄来风早树,东鹣西鲽道方开。
不招不拒敷吾惠,王会何妨达九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为纪念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归顺清朝而作,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核心主题: 通过武力震慑与怀柔政策相结合,成功让远方的布鲁特部族主动归顺,展现了清朝"恩威并施"的治国智慧。

逐句解析: 1. "挞伐原因讨逆𤞑" (我们出兵是为了讨伐叛逆) 开篇说明军事行动的正当性,强调不是无故侵略。

2. "仰流讵意远人徕" (没想到恩德远播,让远方部族主动来归) 意外之喜——原本只想平叛,结果用仁德吸引了更远的部族投诚。

3. "旧传勃律两王据" (历史上这里曾有两个政权割据) 借古喻今,暗示此地长期分裂,如今迎来统一契机。

4. "即见坚昆一面摧" (现在看到他们像坚冰一样迅速瓦解归顺) 用"坚冰融化"比喻敌对势力快速瓦解,形象生动。

5. "厚往薄来风早树" (我们向来厚待藩属,不贪索取) 点明清朝的怀柔政策:给予多、索取少,积累了好名声。

6. "东鹣西鲽道方开" (东西方使者像比目鱼一样纷纷来朝) 用"比目鱼"比喻各国使者络绎不绝,展现万邦来朝的盛况。

7. "不招不拒敷吾惠" (不刻意招揽也不拒绝,自然传播恩惠) 体现治国智慧:不搞强求,用实力和德行自然吸引归附。

8. "王会何妨达九垓" (让朝贡大会的影响力遍及天下) 最终目标:建立包容的天下秩序,让各族自愿加入。

诗作亮点: - 用"坚冰融化""比目鱼"等比喻让政治事件形象化 - 揭示清朝边疆政策精髓:军事震慑+文化感召 - 最后两句堪称治国金句,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现代启示: 这首诗生动展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武力征服,而在于让人心悦诚服地追随。乾隆通过这首诗,既记录了历史事件,也向后人传递了"以德服人"的治国哲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