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巢林八分书歌
少陵论书得其真,曾云书贵瘦硬方通神。
昌黎论书有深意,苦道羲之俗书趁姿媚。
由来八法坏六书,二篆微茫竟谁嗣。
八分元从二篆生,强被欧阳呼隶字。
汉人近古无差讹,流传后代已不多。
郭香察书久埋没,武梁画像今销磨。
任城五碑虫蚀藓,泗水九刻龙腾梭。
巢林居士老好事,典衣不惜穷蒐罗。
手摹心追笔成冢,坐卧三日难同科。
腕悬仍似蚕头篆,笔磔稍存隼尾波。
只馀瘦硬乏姿媚,每受俗眼相讥诃。
兴来为我书数幅,奴视唐朝韩择木。
豪家屏障岂相宜,挂我翛翛竹閒屋。
昌黎论书有深意,苦道羲之俗书趁姿媚。
由来八法坏六书,二篆微茫竟谁嗣。
八分元从二篆生,强被欧阳呼隶字。
汉人近古无差讹,流传后代已不多。
郭香察书久埋没,武梁画像今销磨。
任城五碑虫蚀藓,泗水九刻龙腾梭。
巢林居士老好事,典衣不惜穷蒐罗。
手摹心追笔成冢,坐卧三日难同科。
腕悬仍似蚕头篆,笔磔稍存隼尾波。
只馀瘦硬乏姿媚,每受俗眼相讥诃。
兴来为我书数幅,奴视唐朝韩择木。
豪家屏障岂相宜,挂我翛翛竹閒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写的一首关于书法艺术的赞歌,通过对比不同书法风格,表达了对古朴瘦硬书风的推崇。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书法观的碰撞
- 开篇用杜甫和韩愈两位大文豪的书法观点做对比:杜甫认为好字要"瘦硬"才有神韵,韩愈却批评王羲之的字太追求柔美。
- 作者明显站杜甫这边,认为过分追求美观("趁姿媚")会破坏文字本真("坏六书"),就像现在有人觉得网红体失去了汉字骨力。
2. 对汉代书法的追寻
- 中间部分像一场"寻宝之旅":汉代真迹越来越罕见,武梁祠画像模糊了,任城碑文被虫蛀了,但巢林居士(汪士慎)像考古学家一样到处搜寻。
- 特别提到他练字刻苦到"笔成冢"(写秃的笔堆成坟),这种专注让人想起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
3. 瘦硬书风的魅力
- 最后描写汪士慎的八字隶书:手腕悬空写出的字像蚕头(起笔圆润),收笔像鹰尾(锋利有力),虽然被普通人说"太硬没美感",但在竹屋挂这种字,比豪华客厅里的装饰字更有味道。
- "奴视唐朝韩择木"这句很霸气,说汪士慎的字能让唐代隶书名家韩择木都甘拜下风,就像周杰伦说自己的歌超越前辈。
全诗核心是"瘦硬通神"的审美观:真正的好字不是讨好眼睛的漂亮,而是要有骨力、有传承、有创作者注入的生命力。就像现在有人追捧网红脸,但真正耐看的是那些有棱角的面容。作者通过汪士慎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哪怕暂时不被理解,终会散发独特光芒。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