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日雪邵进士葆帺饷酒并约张同年问陶过卷施阁小饮别后复独酌池上读亡友黄景仁悔存轩集至二鼓作
酒人携酒来,赏我庭畔雪。
我时方读史,一卷粗巳毕。
扫兹盈尺地,相与坐林樾。
风炉依土锉,随意杂陈设。
閒官两移居,皆喜境孤绝。
当时沉醉处,依约记庚戌。
倏忽六七年,云烟事生灭。
横街南北路,好友半夭折(谓邵学士杨比部)。
如何不酣饮,坐待生白发。
君看空中花,真如电光掣。
浅醉不出门,送客竹篱畔。
酒人从此去,苍鼠亦随窜。
前车方越巷,后骑忽声唤。
俄顷人语希,来涂雪飘断。
移尊酌池上,看此冰欲泮。
旧友陡上心,遂令爵无算。
沉酣到中夜,空白忽欲暗。
正好残月来,光华与凌乱。
我时方读史,一卷粗巳毕。
扫兹盈尺地,相与坐林樾。
风炉依土锉,随意杂陈设。
閒官两移居,皆喜境孤绝。
当时沉醉处,依约记庚戌。
倏忽六七年,云烟事生灭。
横街南北路,好友半夭折(谓邵学士杨比部)。
如何不酣饮,坐待生白发。
君看空中花,真如电光掣。
浅醉不出门,送客竹篱畔。
酒人从此去,苍鼠亦随窜。
前车方越巷,后骑忽声唤。
俄顷人语希,来涂雪飘断。
移尊酌池上,看此冰欲泮。
旧友陡上心,遂令爵无算。
沉酣到中夜,空白忽欲暗。
正好残月来,光华与凌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雪天里,诗人与友人饮酒赏雪的闲适场景,以及独处时对逝去友人的深沉怀念。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前八句写实景:朋友带着酒来拜访,诗人刚读完一卷史书,便一起在庭院扫雪小坐。简陋的土炉随意摆放,显出文人随性的生活情趣。"闲官两移居"透露出诗人淡泊官场、偏爱清幽的心境。
中间部分情感转折:回忆六七年前与友人痛饮的往事,感叹时光飞逝如电光火石。特别提到已故的两位好友(邵学士和杨比部),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如何不酣饮"的诘问,道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后段写独处时光:送别友人后,诗人独自在池边饮酒。雪夜寂静中,对旧友的思念突然涌上心头,于是纵情痛饮至深夜。最后以残月凌乱的光影作结,既写实景,又暗喻诗人纷乱的思绪。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生活化的场景(扫雪、温酒)展现文人雅趣
2. 时间线自然流转,从欢聚到独处,从现实到回忆
3. 情感层层递进,从闲适到感伤,最后归于深沉
4. 比喻生动(如"空中花"喻时光、"电光掣"喻短暂),让抽象情感具象化
诗人通过一次普通的雪日小聚,道出了对友情、时光、生命的深刻感悟,让读者在平淡中见真味。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