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诸葛亮古城遗址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联想历史画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联直接点明地点——诸葛亮曾经驻兵的古城遗址,如今依然矗立在城东郊外。一个"尚"字透露出岁月流逝而遗迹犹存的沧桑感。
中间两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最见巧思:山坡上残留的马蹄印、江流以"卧龙"为名,这些真实景物自然引发对历史的联想。嶙峋的怪石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兵器盔甲,高空流动的云朵仿佛当年的军旗飘扬。这里把静态的石头、动态的云朵都赋予了历史生命力,让读者仿佛看到诸葛亮当年练兵备战的场景。
尾联突然转入萧瑟的秋景描写,大树的落叶声像是历史的叹息。一个"独"字特别耐人寻味,既写树木的孤独挺立,也暗含作者追思先贤时的孤寂心境。秋风中的大树就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无限追忆。
全诗妙在不用直接抒情,而是通过马蹄印、怪石、秋树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历史苍凉。诗人站在古迹前,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风景,更是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这种跨越千年的对话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