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高僧宝公进城祈雨成功的故事,用轻松欢快的笔调展现了旱灾解除后万物的喜悦。
前四句说宝公很久没进城,这次进城连香都没来得及点(说明事情紧急),突然就招来了一场覆盖千山的大雨,而且这雨来得特别神奇——根本不用动用钟山(南京紫金山)的云彩(形容祈雨立竿见影)。这里用"不费半朵云"的夸张说法,突出佛法无边的神奇效果。
后四句写雨后景象:桑叶和秧苗在雨中欢快摇摆,连向日葵和萱草都开心起来(用拟人手法表现万物复苏)。最后两句很幽默:尚书大人恭敬地送宝公回去,这场雨给百姓留下了二十分的丰收年景。"二十分"是宋代评分标准里的满分,相当于现在说"百分百的好年景"。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祈雨仪式写得生动有趣,特别是用"半朵云""二十分"这些生活化的比喻,让佛家神通显得亲切自然。通过植物跳舞、花草欢欣的拟人描写,把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传递得淋漓尽致。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