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江边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处眺望京城大路,驻足欣赏金色楼台的基址,展现开阔的视野。"玉京"、"金台"这些华美的词汇营造出富贵优雅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诗人说自己的雅兴联想到九位仙人(道教神仙),在这美好时光享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件美事。接着用松树在云间低吟、桂花在溪边飘香两个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闻到花香、听到松涛,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美好。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眼前是宴会欢愉,但心里还装着遨游江海的志向。太阳西沉时,这种向往自由的心情越发强烈。这里的"江海心"可以理解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也可能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短视频:先是一个俯瞰京城的广角镜头,然后拉近到宴会场面的特写,穿插松桂飘香的自然画面,最后以诗人望着夕阳的沉思镜头结束。通过这场宴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唐代文人的雅趣,更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在繁华中依然向往自由的那份赤子之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