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题竹逸小像(像在万竿翠竹中)
谁伴先生,茗碗垆薰,书签笔床。
记慈恩释褐,名喧三殿,定昆乘传,檄谕诸羌。
万里辞官,一身入画,抽却朝簪换芰裳。
琴樽外,更阴阴空翠,个个筼筜。
竹郎閒与评量。
论梁栋何须羡豫章。
任截为拄杖,蹑他嵩华,劈成横笛,吹出伊凉。
根作龙拿,节如剑拔,谁许斑痕上苦篁。
闻言喜,竹得风而笑,满院笙簧。
记慈恩释褐,名喧三殿,定昆乘传,檄谕诸羌。
万里辞官,一身入画,抽却朝簪换芰裳。
琴樽外,更阴阴空翠,个个筼筜。
竹郎閒与评量。
论梁栋何须羡豫章。
任截为拄杖,蹑他嵩华,劈成横笛,吹出伊凉。
根作龙拿,节如剑拔,谁许斑痕上苦篁。
闻言喜,竹得风而笑,满院笙簧。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竹林中的闲适生活,通过竹子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上阕开篇用"谁伴先生"引出主人公的隐居生活——品茶、焚香、读书写字,充满文人雅趣。接着回忆他曾经的仕途辉煌("慈恩释褐"指科举高中,"定昆乘传"指奉命出使),但最终选择辞官归隐("抽却朝簪换芰裳"),在竹林琴酒相伴,享受翠竹环绕的清幽。
下阕通过与"竹郎"对话,赋予竹子人格化特征。说竹子不必羡慕能做栋梁的豫章大木(比喻不慕权贵),可以随意做成登山杖、横笛(象征闲适生活)。描写竹子根如龙爪、节似剑刃(展现坚韧品格),更用"竹得风而笑"的拟人手法,让整片竹林在风中发出音乐般的美妙声响,暗示主人公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心境。
全词通过"以竹喻人"的手法,既赞美了竹子挺拔不屈的品性,也展现了主人公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语言生动形象,将静态的画像转化为充满生机的动态场景,让读者仿佛能听到竹林沙沙、笙簧悠扬的声音。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