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感恩与信任的温暖故事。
前两句"公恩在燕北,更活江西命"像两个电影镜头:第一个画面是恩人在北方(燕北)施恩的场景,第二个画面是这个恩情竟然延续到遥远的江西,救了一条性命。这种空间跳跃让人感受到恩情的深远影响力。
后两句"问余何以知,冷庵印公印"最有意思。诗人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冷庵先生盖的印章就是证明!"这里的"印公印"既是字面意义的印章,也象征着一种权威认证,就像我们现在说"这事千真万确,我有证据"。
全诗妙在:
1. 用"燕北""江西"的地理跨度,展现恩情穿越时空的力量
2. "更活"二字让恩情有了起死回生的魔力
3. 最后用印章这个具体物件,把抽象的情谊变得真实可触
4. 短短20字就讲完一个完整故事,有起因、发展、证据
就像现在有人发朋友圈:"当年在北京帮过我的人,今天在深圳救了我朋友一命。不信?看聊天记录!"古今情感其实相通,只是古人说得更含蓄有味。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