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其四

拨尽琵琶马上弦,玉钩斜畔泣婵娟。
紫驼人去琼花院,青冢魂归锦缆船。
豆䓻梢头春十二,茱萸湾口路三千。
隋堤璧月珠帘梦,小杜曾游记昔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的历史沧桑与繁华旧梦,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用琵琶弦断、女子哭泣的场景开场,暗示曾经歌舞升平的扬州已不复存在。"玉钩斜畔"是扬州名胜,这里的美人垂泪,象征繁华逝去的哀伤。

三四句对比两种命运:"紫驼人"指富贵人家离开琼花盛开的宫苑,而"青冢魂"指王昭君这样的薄命红颜,魂魄只能依附游船归来。一富一贫,一活一死,展现人世无常。

五六句用植物和地名写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豆蔻花开到十二分(最盛时),但茱萸湾的三千里路却永远阻隔着某些人事物。春意正浓,却已遥不可及。

最后两句将隋炀帝修建的隋堤明月、珠帘美梦,与晚唐诗人杜牧记录的扬州往事并置。杜牧曾写"十年一觉扬州梦",这里说连杜牧记忆中的繁华,如今也只剩追忆。

全诗像一组历史老照片:断弦的琵琶、离去的驼队、孤寂的青冢、盛开又凋谢的春花、月光下的隋堤,最后定格在杜牧的诗页上。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在说:再美的繁华终将成空,唯有诗笔能留住片刻永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