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生胡户部(培翚)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于寓斋礼既成缯为卷子同人为歌诗龚自珍作祀议一篇质户部户部属檼括其指为韵语以谐之(丙戌)

我稽十三经,名目始南宋。
异哉北海君,先期适兼综。
诗笺附庸毛,易爻辰无用。
尚书有今文,只义馈贫送。
四辨馈尧典,三江馈禹贡。
鲁论与孝经,逸简不可讽。
尔雅剩一鳞,引家亦摭弄。
排何发墨守,此狱不可讼。
吾亦姑置之,说长惧惊众。
惟有孟七篇,千秋等尘封。
我疑经籍志,著录半虚哄。
义与歆莽违,下笔费弥缝。
何况东汉年,此书未珍重。
余生恶周礼,考工特喜诵。
封建驳子舆,心肝为隐痛。
五帝而六天,诞妄谶所中。
同时有四君,伟识引余共。
堂堂十七篇,姬公发孔梦。
经文纯金玉,注义峙麟凤。
吾曹持议平,功罪勿枉纵。
郑功此弟一,千秋合崇奉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写给朋友胡培翚的,主题是讨论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郑司农)的学术贡献。我用大白话帮你解析:

1. 开篇立意:诗人说自己研究儒家经典时发现,郑玄的学问早在南宋前就包罗万象。这里用"北海君"尊称郑玄(郑玄是山东北海人)。

2. 具体学术批评: - 说郑玄注解《诗经》太依附毛亨的版本,注解《易经》用"爻辰说"不实用 - 注解《尚书》时把今古文混为一谈,像硬塞知识给穷人 - 对《论语》《孝经》的失传篇章乱发挥 - 唯独对《孟子》的注解被埋没,暗示郑玄可能故意忽略与王莽政权不合的内容

3. 个人好恶: - 诗人直言讨厌《周礼》,但喜欢其中讲工艺的《考工记》 - 认为郑玄用"五帝六天"的理论是受迷信的谶纬影响

4. 为郑玄辩护: - 最后笔锋一转,说郑玄注解《仪礼》的成就极高("经文纯金玉") - 主张评价要公平:郑玄注解《仪礼》的功劳该排第一,值得后世尊崇

核心思想:这首诗展现了龚自珍"批判性继承"的学术态度——既指出郑玄注解中的问题,又肯定其核心贡献。他用生动比喻(如"只义馈贫送"说郑玄硬塞知识,"心肝为隐痛"表达自己的学术愤怒)呈现了清代学者对汉代经学的重新审视。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