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姜廉使开阳招同冯巡抚光熊万方伯宁吴超尼堪什张继辛三观察暨徐太守日纪听绿轩赏荷即席为赋采莲词十二首并邀诸君同作 其五
束素腰纤点屐高(是日令诸歌童结束作采莲女子),花非勺药即樱桃。
旁人错认红妆好,十五吴姬刺锦篙。
旁人错认红妆好,十五吴姬刺锦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夏日赏荷宴会上,歌童扮作采莲女子的有趣场景。
前两句写歌童们的装扮:他们束紧素色腰带显得腰肢纤细,穿着高底木屐增加身高(古人认为女子身形窈窕为美)。手持的装饰不是芍药就是樱桃(都是娇艳的红色花朵),用这两种名花暗示装扮的精致。
后两句写旁观者的错觉:旁人真把这些少年错认成红妆美人,尤其像十五岁江南少女撑着锦缎装饰的船篙("刺锦篙"是划船动作,展现少女的灵动)。这里用"吴姬"(江南美女)强化错觉效果,也暗含对歌童们装扮技艺的赞叹。
全诗妙在虚实交错——明明是男童扮女装,却逼真到让人产生错觉。通过旁人的误认,侧面烘托出宴会的欢乐气氛和歌童们高超的表演。诗人用"红妆""吴姬"等传统美人意象,给这场夏日荷塘宴会增添了几分旖旎风情。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