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国祥三昧轩(名麒号静鉴)
惟昔司马氏,奕叶遂纷披。
兄弟自鱼肉,宇内生疮痍。
当时四海士,委质去相随。
既往不知返,焉能顾危机。
至今鹤唳叹,凄其有馀悲。
矫矫张季鹰,明哲终见几。
秋风西北来,悠然起遐思。
微物殊可念,荣爵竟何为。
晨兴命吾驾,千里乃东归。
斯人已亡远,沈冥复谁知。
夫君实其裔,遁迹江水湄。
嘉名极仰止,巍巍荫华榱。
庶几户牖间,日夕得自师。
明哲得保身,发轫方在兹。
属辞虽云俚,可配吉甫诗。
兄弟自鱼肉,宇内生疮痍。
当时四海士,委质去相随。
既往不知返,焉能顾危机。
至今鹤唳叹,凄其有馀悲。
矫矫张季鹰,明哲终见几。
秋风西北来,悠然起遐思。
微物殊可念,荣爵竟何为。
晨兴命吾驾,千里乃东归。
斯人已亡远,沈冥复谁知。
夫君实其裔,遁迹江水湄。
嘉名极仰止,巍巍荫华榱。
庶几户牖间,日夕得自师。
明哲得保身,发轫方在兹。
属辞虽云俚,可配吉甫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赞美了张季鹰(张国祥)淡泊名利、明哲保身的智慧。全诗分为三部分:
1. 历史教训(前8句)
诗人先用西晋"八王之乱"的惨剧开篇:司马家族兄弟内斗,连累天下百姓遭殃。当时许多人才盲目追随权贵,最终陷入危机。这段历史至今让人叹息,暗示追逐权力往往没有好下场。
2. 智者典范(中间8句)
接着歌颂张季鹰(西晋名士张翰)的清醒。他借口思念家乡的莼菜羹,果断放弃官职归隐,成为懂得急流勇退的典范。诗人感叹:这样的智者如今难寻,多数人沉溺名利无法自拔。
3. 赞美主角(后10句)
最后落到题目中的张国祥身上,说他继承了张季鹰的智慧,隐居江边不慕荣华。他的住所("三昧轩")成为令人敬仰的精神标杆,诗人希望每天都能从这里获得人生指导,学习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
核心思想:
通过"权力斗争害人"(反面)和"淡泊归隐明智"(正面)的强烈对比,诗人主张: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追逐高位,而在于像张季鹰、张国祥这样看清本质,及时抽身。最后谦虚表示,自己这首诗虽然语言朴素,但寄托的深意堪比经典。
现代启示: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比盲目攀爬更重要,适时退步反而是另一种前进。诗中两位张姓智者的选择,对现代人处理职场进退、人生取舍仍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