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选择,语言直白但意味深长。
前两句"服食何心觅大还,劳劳但取换閒閒"是说:何必费心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呢?与其忙忙碌碌追求虚幻的东西,不如换取实实在在的清闲自在。这里"大还"指道教传说中的仙丹,"劳劳"表示忙碌奔波的样子。
后两句"要知伐木牵萝处,不向芝山向藿山"用两个对比的山名表达人生选择:要知道砍柴采药的生活(伐木牵萝),与其去长满仙草的芝山(象征求仙问道),不如去长满野菜的藿山(象征平凡生活)。"芝山"代表虚无缥缈的追求,"藿山"代表朴实无华的现实。
全诗精髓在于:否定对长生不老等虚幻目标的追逐,倡导回归朴素自然的生活。诗人用"芝山""藿山"的对比特别巧妙,把抽象的人生选择具象化,让读者一眼就能明白:与其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过日子。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在今天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