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桥

瓮山西北巴沟上,指点平桥接碾庄。
自甃清渠成石堨,尽回流水入宫墙。
残荷落瓣鱼鳞活,高柳飘丝鹭顶凉。
不碍蹇驴行躄躠,有人缓辔正思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田园风光图,充满了对自然和乡愁的细腻感受。

前两句点出地点:在瓮山西北方向的巴沟上,有一座平桥连接着碾庄。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乡村的地理环境,让人仿佛看到一座小桥横跨溪流,连接着两处村落。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画面:清澈的渠水被石坝拦住,流水全部被引入宫墙之内。这里既有水利工程的实用之美,又暗含"流水入宫"的巧妙构思。接着镜头转向生动的自然细节:残荷的花瓣飘落水中,惊动鱼儿鳞片闪动;高高的柳树上柳丝轻拂,白鹭在树顶享受清凉。这些动态描写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人物:一个骑着瘦驴的人慢慢走过,驴蹄踏在桥上发出声响。而另一个骑马的人正放松缰绳,望着眼前的景色思念故乡。这两个人物像是画中的点睛之笔,让静态的风景有了情感温度。

全诗最妙的是层层递进的视角:从大场景到小细节,从自然景物到人物活动,最后落在思乡之情上。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宁静中的淡淡乡愁。特别是"残荷落瓣鱼鳞活"这样的句子,既有画面感又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