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生病期间,朋友邀他赏花时的心境。全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一种超脱又略带自嘲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写朋友("道人")的洒脱:心如止水却不妨碍欣赏花开,在禅坐中感受春天,月光移动树影的宁静画面。这里用"水照花"的意象,表现一种既超脱又不失生活情趣的境界。
中间四句转向自己:虽然一生看淡得失("无起灭"),但每次看到新鲜事物仍会心动。用花朵在风中摇曳、在阳光下枯萎的生动画面,暗喻自己虽年老多病,内心仍有波动。
最后四句自嘲:生病让写诗没滋味,老了连醉酒发疯的劲头都没了。但反问一句——谁说非要盛装出游?湖中自有逍遥自在的人。这里的"散仙"既指朋友,也是自我开解,体现苏轼典型的豁达——在病痛中依然能找到精神自由。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巧妙串联起禅意与生活情趣
2. "病吟少味""老醉不颠"等白话化表达,让自嘲显得亲切真实
3. 结尾突然转折,在消极情绪中翻出积极态度,正是苏轼标志性的乐观智慧
4. 通篇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娓娓道来,却把病中看花这件小事写出了人生境界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