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和他年轻时种下的两棵松树之间的情感故事。
第一句"少时亲手植双松"很简单,就是说他年轻时亲手种了两棵松树。这里"双松"特别重要,说明不是随便种的,而是有意识地种了一对。
第二句"昼爱层阴夜听风"特别生动,白天他喜欢松树层层叠叠的树荫,晚上则爱听松树被风吹动的声音。这说明松树已经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陪伴。
第三句"今日岁寒踰五纪"有点难懂,其实就是说现在已经过了五十多年(一纪是十二年,五纪就是六十年左右)。"岁寒"既指季节的寒冷,也暗示人生的艰难岁月。
最后一句"也应心似主人翁"最打动人,意思是经过这么多年,这两棵松树的心(可以理解为品性)应该已经和主人一样了。这里把松树人格化了,好像它们也有了人的情感和品格。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种树这件小事,写出了人和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
2. 通过时间跨度(从年轻到年老),展现了生命的成长与坚守
3. 把松树写得像老朋友一样,会"心似主人翁",特别温暖
4. 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暗示主人也有这样的品格
简单说,这就是一首关于时间、成长和陪伴的诗,读起来让人感受到岁月静好的温暖,也体会到生命相互影响的美妙。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