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执中游山四诗 其三 岘山

甘棠如众木,岘首如众山。
燕人爱召公,公去不忍攀。
襄阳思叔子,堕泪湿孱颜。
至今山外溪,日夜波澜翻。
如公章贡祠,亦在山水⑴间(自注:执中治虔,郡立生祠。)。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比喻,表达了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

前四句用"甘棠树"和"岘山"作比:就像甘棠树在普通树木中特别显眼,岘山在众山中也格外突出。这里暗指召公和羊祜(字叔子)就像这些突出的自然景物一样,在百姓心中地位崇高。

中间四句讲百姓对这两位贤臣的思念:燕地百姓爱戴召公,他离开时大家依依不舍;襄阳百姓想念羊祜,为他流泪打湿了山岩。直到现在,山外的溪水还在日夜翻涌,就像百姓的思念从未停止。

最后两句转到现实:诗人说现在你(执中)在虔州做官,百姓也为你立了生祠,就像当年召公、羊祜一样受到爱戴。这是对朋友政绩的赞美,也暗含希望朋友能像古代贤臣一样造福百姓。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当代官员的期许自然联系起来,表达了"民心所向"这个永恒主题。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溪水"日夜波澜翻"的意象尤其生动,把无形的思念化作了看得见的自然景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