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廷尉正林君题贞烈卷有引
航海当年宋祚屯,天教虏祸到瓯闽。
修戈未展同仇志,投袂难全远害身。
百口并缘兵革苦,千家俱属乱离频。
闺闱烈行犹堪纪,粉黛徽音却未湮。
蹈海成仁甘自陨,吁天举目叹无亲。
闽山地隔千重嶂,洛水桥通万里津。
气压沧波长浩荡,名于叠献比嶙峋。
夫因里选曾闻达,道为时艰尚隐沦。
胡元闰位终难屈,淑媛贞魂并未伸。
英烈祗堪垂野史,褒扬何自贲皇纶。
风高永足传天下,世远谁同问海滨。
异代庆馀幽竟阐,闻孙光裕意全真。
欲缘俎豆兴堂构,爰采歌谣慰穸窀。
士女一时俱劲节,芳香千载共贞珉。
绵绵世泽知能永,奕奕家声喜渐新。
纪载未须烦郡邑,却应感召见祥臻。
修戈未展同仇志,投袂难全远害身。
百口并缘兵革苦,千家俱属乱离频。
闺闱烈行犹堪纪,粉黛徽音却未湮。
蹈海成仁甘自陨,吁天举目叹无亲。
闽山地隔千重嶂,洛水桥通万里津。
气压沧波长浩荡,名于叠献比嶙峋。
夫因里选曾闻达,道为时艰尚隐沦。
胡元闰位终难屈,淑媛贞魂并未伸。
英烈祗堪垂野史,褒扬何自贲皇纶。
风高永足传天下,世远谁同问海滨。
异代庆馀幽竟阐,闻孙光裕意全真。
欲缘俎豆兴堂构,爰采歌谣慰穸窀。
士女一时俱劲节,芳香千载共贞珉。
绵绵世泽知能永,奕奕家声喜渐新。
纪载未须烦郡邑,却应感召见祥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宋末元初的悲壮故事,核心是歌颂一位女性在战乱中坚守气节的感人事迹。我用现代视角为你拆解:
1. 历史背景:开篇描写南宋末年元军南侵的惨状("航海当年宋祚屯"),福建沿海(瓯闽)百姓遭遇战火,男人还来不及拿起武器反抗("修戈未展"),就不得不逃亡求生。
2. 女主人的选择:在"百口千家"都陷入战乱的背景下,这位闺阁女子(粉黛)却做出了惊人选择——宁可跳海自尽("蹈海成仁")也不愿屈服于元朝统治。诗人用"气压沧波"形容她的气节比海浪更浩荡。
3. 历史评价:诗人感慨虽然元朝最终统治中国("胡元闰位"),但这位女子的忠贞精神("淑媛贞魂")不该被埋没。当时官方史书(皇纶)未能记载,她的故事只能流传在民间(野史)。
4. 后世影响:时间来到明朝,这位女子的后代(闻孙)重新发掘祖先事迹,修建祠堂(堂构)纪念。诗人称赞这种气节会像美玉(贞珉)般永远流传,最终连上天都会降下祥瑞(祥臻)作为回应。
全诗通过个人命运折射朝代更替的大历史,特别突出了传统社会中女性气节的价值。最动人的是"蹈海成仁甘自陨"这句,用现代话说就是"她选择了有尊严的死亡",在绝境中用生命捍卫了精神自由。诗人通过今昔对比,告诉我们有些价值会穿越时空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