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法鸡鸣幸脱秦何如高卧北窗贫种瓜一片青门地头白能来有几人 其十

法立商君始变秦,本期尽活世间贫。
惜无麟趾关雎意,万古流传一罪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人生选择,探讨了功名与贫贱的价值。

第一首以"鸡鸣脱秦"的典故开篇,讲的是战国孟尝君靠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离秦国的故事。诗人却说:这种惊险刺激的功名之路,不如像陶渊明那样在北窗下安贫乐道。就像秦末东陵侯邵平在长安青门种瓜,能坚守清贫到白头的人实在太少了。

第二首笔锋一转,讨论商鞅变法。诗人认为商鞅立法的初衷是想改善民生("尽活世间贫"),可惜手段过于严苛,缺少《诗经》中"麟趾""关雎"所象征的仁德教化,最终沦为历史罪人。

两首诗形成巧妙对照:前首说个人选择,后首论治国之道。核心都在探讨同一个命题——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不能只追求表面成效,而要以仁德为根基。就像种瓜老人和商鞅的对比:一个看似贫贱却守住本心,一个功业显赫却遗臭万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