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五

徂徕有嘉木,薿薿高连天。修柯濯雨露,沃叶藏云烟。

根蟠九地暖,声落四壁寒。由来所养□,不与春相干。

岁久产茯苓,玉色腴且坚。山人斸为药,至味通灵仙。

愿言事服饵,身可三千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生长在徂徕山的神奇树木,通过树木的成长过程隐喻人生修养的智慧。

开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树木的高大茂盛: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枝叶被雨水洗刷得发亮,茂密的树冠仿佛能藏住云雾。这里用树木的茁壮成长暗示一个人需要不断吸收养分(雨露)、积累内涵(藏云烟)。

中间四句揭示树木的生命力来源:树根深扎温暖的土地,树荫带来清凉。特别点明这棵树不依赖春天的滋养,暗示真正的修养来自内在沉淀而非外在机遇。"所养□"的缺字可能是"深"或"厚",强调内在积累的重要性。

后六句转入现实意义:经年累月,树上长出珍贵的茯苓(一种药材),被采药人制成灵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如果能像服用仙药一样坚持自我修养,就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这里的"三千年"不是实指,而是比喻通过持续修养能达到的精神境界。

全诗用树木比喻人的成长,告诉我们真正的修养需要:扎根积累(根蟠九地)、耐得住寂寞(不与春相干)、经得起时间考验(岁久),最终才能收获珍贵的人生智慧(茯苓)。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写法,既形象又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