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坑谒罗氏外姑墓作

隔雨奔柴车,泥辙声逶迤。
越陂践陇陌,灌莽留幽姿。
土膏擢秀苗,紫丁浮葳蕤。
沾衣冷山气,自秀春烟肥。
新阡插岩腹,攀跻为歔欷。
维母失其女,移眷责两儿。
蓄德虑患多,出语悽肝脾。
十年系海峤,归老愿已违。
乱作喑病床,一瞑诀斯须。
依倚负母怀,及此窥埋骴。
阴风回群峦,啼乌守枯枝。
杯酹滴草根,樵牧知为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伤的祭奠场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开头四句写诗人冒雨赶路的情景。"柴车"在泥泞中艰难前行,车轮声绵延不绝,暗示路途艰辛。穿过山坡田埂时,看到灌木丛中隐约的幽静景致,为全诗奠定了沉重而凄凉的基调。

接着四句描写山间春景。肥沃的土地滋养着茁壮的幼苗,紫丁香花繁茂盛开。冰冷的山雾沾湿衣衫,春天的气息却格外浓郁。这里用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反衬诗人内心的哀伤。

"新阡插岩腹"以下转入正题。新建的坟墓嵌在山腰,诗人攀爬时不禁哽咽。失去女儿的岳母将关爱转移到两个儿子身上,她饱经忧患的言语令人心碎。"十年系海峤"道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未能实现归乡终老的愿望。

"乱作喑病床"四句最为沉痛。战乱中,亲人在病榻上默默离世,临终都未能好好告别。诗人自责未能尽孝,如今只能面对冰冷的坟墓。阴风在山间回旋,乌鸦守着枯枝哀鸣,烘托出悲凉氛围。

最后两句写祭奠。将酒洒在草根上祭奠,可这荒郊野外的坟墓,又有哪个樵夫牧人会知道埋葬的是谁呢?表达了逝者被遗忘的悲哀。

全诗以祭奠为线索,将赶路、景物、回忆、哀思融为一体,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反衬出人生无常的悲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