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歌风台(在沛县)

望夷宫中箭如雨,芒砀山前五云起。
沛公提剑走咸阳,百二河山属真主。
乌骓已逝走狗烹(叶),威加四海来故乡。
台前父老奉觞寿,酒酣激烈歌声长。
高皇龙去台应朽,猛士何人四方守。
落日悲风动地来,萧萧但见台前柳。
岂不闻姑苏草长游糜鹿,铜爵年深野狐哭。
唯有陶唐三尺阶,千载人思太平福。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刘邦建立汉朝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比兴衰变迁,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对比手法描写刘邦的崛起:秦朝灭亡时箭如雨下的惨状,与刘邦在芒砀山祥云升起形成对比,展现真命天子的气势。"乌骓已逝"四句写刘邦功成名就后回乡的场景,既有胜利的荣耀,也暗含"兔死狗烹"的残酷。

中间四句转入现实感慨:刘邦的辉煌已成过去,如今谁来守护四方?落日悲风中,只剩台前柳树萧瑟,营造出物是人非的苍凉感。

最后四句通过历史典故深化主题:用吴王夫差的姑苏台、曹操的铜雀台都已荒芜的典故,反衬只有像尧舜那样施行仁政,才能让百姓世代怀念太平盛世。全诗在历史沧桑感中寄托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具体的历史场景引发共鸣,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相联系,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通过"台前柳"等细节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怀古中思考治乱之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