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相传

出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

释义:口说耳听,递相传授。

现代解析

“口耳相传”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用嘴巴说,用耳朵听,一代代传下去”。它形容的是在没有文字记录或正式记载的情况下,人们通过口头讲述、互相倾听的方式,把知识、故事、经验等传递下去。

精髓在哪里?
1. 鲜活的生命力:比如民间故事、童谣、长辈的生活经验,都是靠人们面对面讲、孩子认真听,再讲给下一代。这种方式让内容带着讲述者的语气、情感,甚至会被添点“新料”,越传越生动。
2. 信任与亲近感:比起冷冰冰的文字,亲口说、亲耳听往往让人觉得更可信。比如老一辈常说“我奶奶当年告诉我……”,这种代代相授的感觉,比书本更有温度。
3. 局限性也很明显:容易“走样”。就像传话游戏,传到最后可能和最初完全不一样。历史上许多传说就是这样被夸张或改动的。

用在哪儿?
- 夸一个传统手艺的传承:“这门技艺没有教材,全靠师徒口耳相传。”
- 形容不可靠的消息:“这些谣言只是口耳相传,千万别当真。”

简单说,这个成语既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传承方式,也提醒我们:口口相传的东西,记得多问一句“真的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