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躲西藏

出自 明代 无名氏 《伐晋兴齐》

释义:形容到处躲藏。也作“东藏西躲”。

现代解析

“东躲西藏”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一会儿躲到东边,一会儿藏到西边”,用来形容人为了逃避某件事(比如危险、责任或追捕)而四处躲藏、慌乱不安的样子。

它的精髓在于生动刻画了两种状态:
1. 狼狈感:像被追赶的小动物,慌不择路,暴露内心的恐惧或心虚。
2. 徒劳感:虽然不停换地方躲,但本质上只是拖延,问题并未解决。

比如:
- 欠债的人躲着债主,整天换地方住,就是“东躲西藏”;
- 孩子闯了祸不敢回家,在小区里瞎转悠,也是“东躲西藏”。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画面感强,一听就能联想到那种上蹿下跳、惴惴不安的窘态,带点幽默,也暗含批评——逃避往往让事情更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