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出自 宋代 杨炎正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译文放眼望去这千顷大江,里面有万斛的离别哀愁,没有地方让远飞的鸿鸟歇足。
注释万斛:比喻愁多。斛: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后改为五斗一斛。
赏析此句构思新颖,设想奇特,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江面的辽阔景象,同时巧妙地将无形的离愁具象化,传递出深沉的孤独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画面感极强的场景
"放眼暮江千顷"就像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黄昏江景——夕阳下浩渺的江水绵延千里,水面泛着粼粼波光。这种宏大的背景为后续情感铺垫了空旷寂寥的氛围。
2. 把抽象情感变成可称量的实物
"离愁万斛"是绝妙的比喻。斛是古代计量单位(约合60公斤),诗人把看不见的愁绪说成能装满万斛容器的实物,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离愁的沉重。就像我们说"心里压着块大石头"一样形象。
3. 无处安放的漂泊感
"无处落征鸿"用失群孤雁的意象,暗喻游子或思乡之人无处依托的处境。就像现代人站在陌生城市的天桥上,看着车水马龙却找不到归属感的孤独。
这种写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先用壮阔的自然景象制造视觉冲击,再用计量单位将情感可视化,最后用典型意象引发共鸣。就像电影先展示航拍全景,再给特写镜头,最终聚焦到主角的孤独身影,层层递进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