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用最朴实的自然元素传递出浓厚的季节氛围和人生感慨。
"秋声万户竹"说的是秋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千万户人家的竹林沙沙作响,像大自然在演奏一首凄清的曲子。这里用"万户"形容竹林之广,让人仿佛置身于无边竹海,听到秋风穿林打叶的立体声响。
"寒色五陵松"则转向视觉——贵族陵墓旁的松树染上寒意。五陵是汉代五位皇帝的陵墓,常象征繁华逝去。松树本应苍翠,却被秋色侵染得冷峻,暗喻再显赫的过往也抵不过时间的力量。
两句诗像两个电影镜头:先听见满城竹浪声,再看见陵园松影寒。不用直接写"凄凉",却通过竹声、松色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秋的肃杀。最妙的是把自然景象(竹、松)和人文印记(万户、五陵)糅合,让飘渺的秋意有了具体的落脚点,既写景又暗含对世事变迁的叹息。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